我院师生参加第六届华西国际护理学术大会

发布者:学科办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8

   2025925-28日,由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举办的“第六届华西国际护理学术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我院临床护理学系朱涵菲博士、徐欣怡博士十五名研究生参会并进行大会口头发言交流。本次会议以“智领护理·学科融合·赋能健康”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准、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共同探讨护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朱涵菲老师汇报题为《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学龄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多维度分析揭示了学龄儿童社交焦虑的内在机制,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综合干预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付中敏(导师:许勤)汇报题为《中国中老年CKM综合征人群衰弱高风险轨迹筛查计算器开发:一项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聚焦开发CKM综合征人群衰弱高风险筛查计算器,适用于社区早期筛查场景。

   端李思(导师:许勤),汇报题为《癌症患者与护士共享决策行为意向的质性研究》,该研究揭示了护患双方在共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互动机制,为优化癌症患者参与决策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施雯冰(导师:许勤)汇报题为《信息生态视角下学龄儿童家长营养素养提升困境的质性研究》,该研究聚焦学龄儿童家长营养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为设计分层化干预策略、优化家庭营养教育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宋姝霖(导师:许勤)汇报题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癌症幸存者运动和(或)饮食行为改变:现实主义综述》,该研究聚焦于癌症幸存者,揭示在何种背景下,通过激活哪些行为改变作用机制导致成功的行为改变结果。

   汪子妍(导师:许勤)汇报题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生理康复:一项多维轨迹分析》,该研究聚焦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生理康复问题,探究患者术后肌肉质量、力量及躯体功能的多维变化轨迹,分析其与患者术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

   赵宁(导师:朱姝芹)汇报题为《癌症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促进及阻碍因素: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该研究通过Meta整合43项质性研究,系统归纳了癌症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促进与阻碍因素,旨在为优化临床支持策略提供依据。

   陶秀(导师:孙国珍)汇报题为《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表露潜在类别及其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该研究聚焦于心力衰竭患者,揭示不同表露类别与其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自我管理精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杨澜(导师:刘扣英)汇报题为《焦虑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与青少年吸烟好奇心的关系: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该研究聚焦于青少年群体,揭示不同症状类别与吸烟好奇心之间的关系,为理解风险路径异质性及制定精准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邹燕翔(导师:张燕红)汇报题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我表露潜在剖面与社会疏离的关系: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该研究聚焦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群体,为理解自我表露异质性及社会疏离精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宋娜娜(导师:王荣)汇报题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促进护理术语标准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该研究通过总结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护理术语更新、映射和关联中的应用现状,探索该技术在护理术语实践应用中的赋能路径。

   田珂(导师:莫永珍)汇报题为《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症状负担的潜在剖面分析》,该研究聚焦于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探究患者症状负担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结局提供参考。

   胡双(导师:单春剑)汇报题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自我管理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压力知觉的关系》,该研究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自我管理行为不同潜在类别与压力知觉关系,为改善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赵琳琳(导师:褚志平)汇报题为《非药物干预对癌症患者孤独和社会疏离的影响:一项系统综述与网状meta分析》,该研究聚焦于癌症人群,揭示非药物干预对癌症患者孤独和社会疏离的作用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耿庆春导师:金燕飞汇报题为《癌症幸存者的生殖担忧和生育意愿:以决策冲突为中介的纵向研究》,该研究揭示决策冲突在生殖担忧与生育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为临床干预与精准生育支持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

   本次大会是一次启迪思维、拓展视野的宝贵经历。通过与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及护理同道的深入交流,师生们深刻把握了“智领护理”的前沿动态,拓宽了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开展科研与实践的视野精彩的学术报告与研讨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入活力,也为未来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启发。未来,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协同”的理念,为共同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的南医力量!

图文:MK体育(中国)

审核:朱姝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