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至19日,由南京医科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MK体育(中国)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第二届天元护理学科论坛在宁召开。大会以“强基赋能·融创致远”为主题,邀请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及国内外知名高校护理学和交叉学科专家、青年学者参会交流。论坛开幕式由我校MK体育(中国)院长许勤主持。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瑞林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校友及参会代表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当前“健康中国2030”战略进入关键期,新医科与双一流建设深度融合,护理学科作为连接育人初心与民生需求的关键领域,发展质量直接关乎全民健康水平与战略成效。南医大作为“双一流”高校,创办90余年来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与人民健康同在。MK体育(中国)的发展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学校完整的医学学科生态和强大的附属医院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产出了一系列推动行业进步的创新成果。此次论坛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汇聚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同时抢抓护理学科全球化及江苏战略机遇,传递新理念、共享新成果,推动护理学科内涵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MK体育(中国)孙宏玉教授致开幕辞。她强调,本届论坛的主题“强基赋能·融创致远”精准把握了新时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方向。“强基”需以标准引领、深化内涵;“赋能”要创新人才培养、建双师型师资;“融创”需跨学科融合、借“青年论坛”激发活力;“致远”是愿景,要自觉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她充分肯定了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通过认证的标杆作用,也表示本次论坛为全国同仁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期望能凝聚共识,共同开创护理教育新格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护理学组秘书长、中南大学湘雅MK体育(中国)唐四元教授。他结合护理学科向“全人照护”的时代转型,指出学科发展正面临全球健康观念变革的关键机遇,并提出四点核心思路: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学科壁垒,系统构建融合创新的学科新生态;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打造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分类培养;三是聚焦国家需求,引导科研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前沿科技交叉与成果高效转化;四是拓展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治理,提升中国护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并表示,期待论坛成为凝聚共识的战略高地,让护理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质生产力。

开幕式后进行主旨报告,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柳柳主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MK体育(中国)孙宏玉教授做《主动健康与数智赋能的慢病管理研究》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阐释了主动健康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她介绍了其跨学科团队的研究背景,解读了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并重点展示了团队在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慢病知识图谱、开发智慧康复系统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指导经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护理学组秘书长、中南大学湘雅MK体育(中国)唐四元教授做《多学科融合的研究之路》主旨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多学科融合从理念到实践的完整路径,不仅阐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意义,更分享了可行的实践方法与工具,旨在为护理同仁们提供一条清晰、高效的研究新路径,共同推动护理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许风国教授做《立足行业特色,建设一流学科:药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主旨报告。报告聚焦药学学科核心发展方向及路径,人才培养紧扣医药行业需求,以校企协同育人、增设产业实践课程强化学生能力与行业适配度;学科建设凝练药物研发、临床药学等优势方向,组建跨领域团队推动科研成果对接产业,凸显服务特色,为药学学科建一流体系、育行业人才筑牢基础,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大学MK体育(中国)安力彬教授做《精准护理与学科交叉的思考》报告。报告中,深度解析了精准医学与交叉学科的深 刻内涵,系统阐述护理研究在新时代“为何要做”、“应做什么”以及“具体怎么做”三大核心问题。内容聚焦理念更新,针对患者精准诊断、个性化干预等关键环节提出前瞻性、可落地的实践意见,旨在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新模式,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科研创新水平开辟全新路径。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MK体育(中国)赵岳教授做《产学研结合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报告。深入探讨了这一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并重点展示“家庭健康智慧干预系统”这一成功实践案例。内容生动呈现了如何通过产、学、研三方紧密协作,将前沿理念与技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护理解决方案。这一路径不仅为破解临床难题提供了新范式,更构建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护理人才的坚实平台。

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20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基于数据驱动的安宁疗护过程质量管理工具的临床价值评价”、“以卫生管理研究范式推动护理科学研究的思考”、“重症患者并发症风险预测预控的十年探索”等主题做精彩报告并交流探讨。
学术前沿分论坛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谌永毅,麦吉尔大学英格拉姆MK体育(中国)Lynne McVey,北京协和医学院MK体育(中国)梁涛,中南大学湘雅MK体育(中国)孙玫,上海交通大学MK体育(中国)朱冰倩,上海中医药大学MK体育(中国)吴静,福建医科大学MK体育(中国)黄菲菲作大会做报告。论坛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杨昕,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裔雅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护理部主任蒋玲,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张青主持。论坛内容聚焦护理学术的深度与广度,展现前沿探索与跨界融合。议题涵盖数据驱动的安宁疗护质量管理、心衰患者饮食管理的科学悖论等临床难点突破,并探索任务分担模式在农村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同时,论坛关注护理影响力的拓展,从培养护士成为未来医疗高管的领导力塑造,到护理学英文论文撰写的学术传播,再到利用数智技术打通肺癌筛查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呈现护理学科在推动人群健康管理中的核心驱动力。



交叉学科分论坛邀请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科研处唐尚锋,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贺舟,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彪,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汤在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曹鹏宇,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与MK体育(中国)童莺歌,天津体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刘海宁做大会报告。议题深入探讨如何借助卫生管理研究范式与主体建模仿真方法,革新护理科研与实践模式;引入行为经济学理论,解读临床决策中的“非理性”逻辑;并从统计学视角夯实研究设计根基。内容更覆盖从NSICU心肺康复、组织健康素养下的疼痛管理到老年认知障碍的数该论坛由mk体育在线官网林征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彭明琦主持。字化干预等前沿实践,全方位呈现交叉学科为护理发展提供的全新视角与强大动能。大会由mk体育在线官网林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彭明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任震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高春红主持。



青年论坛邀请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曾莉,中山大学MK体育(中国)夏薇,复旦大学MK体育(中国)王安妮,mk体育在线官网徐欣怡、郭银宁,北京协和医学院MK体育(中国)陈红丽,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朱宁宁,EBSCO公司蔡佳展。本论坛聚焦青年学者的创新探索,展现护理研究的广度与活力。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精准识别,到老年人多病模式与衰弱的宏观地理差异与微观家庭关联。研究兼具临床深度与方法前沿,既有对重症并发症风险预测的十年深耕,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探索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精准护理文献挖掘中的应用。同时,青年学者更以社会学视角审视个体与家庭的韧性,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敏锐洞察力。该论坛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护理部主任朱珠,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龙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燕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琴主持。



10月19日上午,分论坛“护理研究生教育论坛暨导师培训会”上,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瑞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沈瑞林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靳光付、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继永、复旦大学MK体育(中国)袁长蓉、MK体育(中国)院长许勤共同为科学出版社“十四五”规划教材《高级护理实践(案例版)》举行发布仪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李方主任作为代表接受赠书。在随后的专题培训环节,复旦大学MK体育(中国)袁长蓉教授、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郭本海教授,以及我校研究生院院长靳光付、科研院副院长江胜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何源等多位领导与学者,围绕学术规范恪守、研究生心理关怀、团队执行力提升等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度阐释,不仅严明了带教规范、学术纪律,更注重人文关怀与领导力淬炼,为全面提升导师群体综合素养与育人能力,有效赋能导师队伍建设、夯实护理研究生培养基石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届天元护理学科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外护理同仁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在理念碰撞与智慧交融中,有力推动了护理学科的交叉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为学科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护理学科必将持续深化跨界协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升专业内涵与服务能级,为构建高水平健康服务体系、增进全民健康福祉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次会议亦引发媒体广泛聚焦,新华社、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到场开展专访,并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全面报道。
撰稿:刘一帆;图片:MK体育(中国);审核:朱姝芹、高兰天、许勤
